城市內澇積水監測系統,城市內澇監測預警
城市的易澇點通常位于城市低洼地區,也有一些地勢較高區域由于排水不暢導致積水形成易澇點。一般,城市內澇易發區域有:城區低洼地區、下凹式立交橋、地下軌道交通、地下商場與車庫等地下空間、危舊房與地下室以及在建工地等。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發展,城市面積擴大,越來越多的河流、濕地變成了水泥地,城市內澇點也隨之增多,每當城市遭遇強暴雨襲擊,雨水無法滲透到地表,地下排水管網排水能力超出負荷,就容易出現“城市看海”現象,如何整治易澇點不僅是重點也是難點。
城市內澇災害不僅會影響交通出行,還會造成財產損失,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治理城市內澇,一方面需要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統,另一方面需要對城市的內澇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建立起城市內澇預警系統。當暴雨來臨,有關部門可以根據內澇監測系統監控整個城區的內澇狀況,及時進行排水調度,并借助廣播、電視等媒體為廣大群眾提供出行指南,避免人員、車輛誤入深水路段造成重大損失。
萬賓(WITBEE?)城市內澇積水監測系統通過在排水設施(雨水管網、窨井蓋、截流泵站、抽水泵站、溢流井等)關鍵節點、易澇積水點、河湖等區域布設智能監測儀器,對河湖/濕地水位,管網水位、流量,內澇積水,廠站設施運行狀態和井蓋等進行實時監測,并接入視頻圖像和氣象局數據,為城市暴雨內澇實時在線分析、城市暴雨內澇監測預警分析和內澇區域檢索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城市內澇積水監測系統實現了城市防澇應急調度的“時效性、可視性、智能性、共享性”目標,為城市防汛防澇工作建立了一個貫穿汛前、汛中、汛后全流程的業務支撐系統。
汛前預警。降雨來臨之前,結合未來降雨量、地形、地表徑流系數、流域山洪、洪水倒灌險情等數據,為排水供需平衡結構瓶頸、內澇風險、管網水力負荷、管網淤積、湖河流外排受阻風險等風險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汛中調度。降雨期間,評估全域風險區域地下雨水管網排放能力,控制雨水泵站將水體滯留的管段排空,提高輸送能力,減輕或避免超標雨水導致的內澇災害影響,并提供高水位LED警示和語音警報,有效降低事故率。
汛后總結。汛情結束后,根據人員值守到崗情況和過程記錄,通過平臺內的城區排水防澇信息化平臺一張圖對汛情中出現的積水情況進行復盤,對城區的防汛工作進行分析和總結,同時,對具有積水隱患的區域進行梳理并逐一銷號,保障城市運行安全。